标准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。过去十余年,充电领域在多协议并存、接口多样化的背景下,长期存在兼容性与安全性难题。近年国家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,鼓励企业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。
截至2025年11月,绿联科技凭借在充电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行业实践,已累计参与22项相关标准的起草工作,其中涵盖3项国家标准、4项行业标准及15项团体标准,内容覆盖充电设备安全要求、性能指标、接口兼容、快充技术等核心领域,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01、绿联定义充电领域核心规范
绿联深耕充电领域,坚持“技术向前、标准先行”的原则,始终将“合规与安全”作为产品研发生产的核心底线,积极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起草,以标准化促进技术融合、构建产业规范体系,助力行业进步与用户价值双向提升。

标准建设离不开技术积累与体系化管理支撑,绿联已在充电领域建立完善的研发与质量控制体系,从结构设计、电路安全到温控算法、能效测试,均以标准化流程迭代,为标准制定提供实践基础。
绿联参与的22项标准,构建起“国家标准+行业标准+团体标准”的多维覆盖格局:3项国家标准聚焦充电安全、能效、接口等领域,树立行业基准;4项行业标准针对电源核心性能与组件可靠性,提升技术门槛;15项团体标准则覆盖氮化镓快充等新兴场景,填补市场空白。

02、让规范惠及行业与用户
标准的最终意义,不止于行业约束,更体现在用户体验的提升。
国标带来的“通用便利”,有助于行业规范市场秩序,让用户在使用不同品牌设备时,可获得更稳定的功率输出和更安全的使用环境;行标聚焦“可靠保障”,让充电器、移动电源等产品减少过热、断电等问题,用户日常充电使用也就更放心;团标紧跟“新兴需求”,既能实现氮化镓高效补电,又以其先行性不断提升技术规范定义,多场景用电更有保障。
绿联始终将标准要求贯穿产品研发全过程,通过将标准内化为产品力,让用户切实感受标准化带来的安心与便捷,自然体现行业信任。

绿联始终以“用户为中心”,持续深耕充电领域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,将技术成果转化为行业规范,把标准要求融入产品实践,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充电解决方案,以专业力量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